星期一, 2月 4

海外選擇權 — 結算篇|統一期貨教學

海外選擇權 — 結算篇

海外選擇權結算履約規則

在介紹之前,先跟讀者建立一個觀念,市場上絕大多數的選擇權合約都是在到期前沖銷或轉倉,絕少參與結算。我們也建議投資人,除非有特殊目的,否則應避免手中部位參與結算。

統一期貨海外選擇權--結算篇首先我們知道,海外選擇權與台指選擇權最大差異,海選為美式選擇權 (指數、原物料、農產品類) 進入價內可能提前履約,且履約是實物交割,轉換成期貨部位。

統一期貨海外選擇權— 結算篇

買方與賣方規則

買方

價內買方有權提早要求履約 (較少),或是直接與結算。直接參與結算於結算價出來後當天30分鐘內會轉為期貨部位,此前請先確認帳上保證金是否足夠,以免被期貨商強制平倉。

賣方

價內賣方可能因買方提前申請履約而提早轉換成期貨 (較少)。賣方直接參與結算比較尷尬,由於期貨商須待隔日期交所最後的指派交割名單,所以無論價外者保證金釋放或價內者部位轉換都要等到明天。

※曾發生過結算當天行情較大,結算價出來後應判定為價外,但卻一樣被指派交割,原因是行情因素在結算前尚屬於價內同時又被買方提前要求履約。(QA篇第二點)

轉換為期貨部位

基本邏輯就是原本選擇權作多的部位就換期貨多單,做空的部位就換期貨空單,並轉換為最近月合約的期貨。

轉換為期貨部位並轉換為最近月合約月的期貨

投資人提醒

有關海外選擇權結算作業與規則,牽涉許多實務與細節,如有疑問請主動詢問統一期貨,以確保自身權益。

絕大多數的選擇權合約都在結算前沖銷或是轉倉,因此我們也建議投資人這樣做。如真要參與交割結算,需考量以下幾點:

  1. 交割結算轉換成期貨會產生費用,到時沖銷期貨又是一筆手續費,會增加交易成本。
  2. 轉換成期貨依規定為最近月期貨,但最近月期貨未必是熱門月,需留意流動性問題。
  3. 轉換為期貨需更多保證金,通常比持有選擇權資金需求高,影響資金效能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