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日, 6月 12

買進勒式 (Long Strangle) 範例|統一期貨 選擇權教學

買進勒式(Long Strangle)

建議策略:買入較價外之買權與賣權;使用於預期大行情但想降低成本。

策略摘要

買進勒式
  • 建議策略:買入價外買權 + 買入價外賣權(履約價不同)
  • 使用時機:預期標的可能有大行情,但方向未定,想降低權利金成本
  • 獲利分析:成本較低但勝率較小;若行情噴出則獲利可觀
  • 最大獲利:行情噴出,獲利無上限(上漲)或依標的跌至零(下跌)
  • 最大損失:買進買權權利金 + 買進賣權權利金(總權利金支出)
  • 損益兩平點:高履約價 + 總權利金;或 低履約價 − 總權利金
  • 保證金:0(淨支出策略)

例一(3月到期)

買進一口 3 月到期、履約價 8600、買權權利金 240 點;買進一口 3 月到期、履約價 8400、賣權權利金 240 點。

項目數值 (點)說明
總權利金(最大損失)240 + 240 = 480點數
損益兩平(上)8600 + 480 = 9080
損益兩平(下)8400 − 480 = 7920

例二(9月到期)

買進一口 9 月到期、履約價 8400、買權權利金 162 點;買進一口 9 月到期、履約價 8000、賣權權利金 222 點。

項目數值 (點)說明
總權利金(最大損失)162 + 222 = 384點數
損益兩平(上)8400 + 384 = 8784
損益兩平(下)8000 − 384 = 7616

常見問答(FAQ)

Q1:買進勒式與跨式差別為何?

A1:跨式同履約價買入買權與賣權;勒式則買入價外的買權與賣權,勒式成本較低但需更大波動才能獲利。

Q2:何時適合用勒式勝過跨式?

A2:當預期有大幅波動,但又想降低權利金成本時,並願意承受更低的勝率。

Q3:若到期標的在兩側之間,會怎樣?

A3:若未突破任一損益兩平,整體虧損為總權利金支出(最大損失)。

*範例係以操作實務為主要目的,計算未納入手續費、稅及其他相關交易成本。期貨與選擇權交易具高槓桿,請謹慎評估。圖片來源:統一期貨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