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三, 6月 1

認識MSCI指數 | 簡介與編制原則

認識 MSCI 指數

關於 MSCI(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)及其編製指數的分層說明與重要重點整理。

什麼是 MSCI?

MSCI 為 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(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)的縮寫,成立於 1968 年,為全球知名的指數供應商之一。MSCI 提供指數數據、公司資訊與分析工具,並被全球機構投資人作為資產配置與績效衡量的基準。

(簡稱:「大摩」;MSCI 同時也管理多種國家、區域與產業類指數。)

什麼是指數(Index)?

指數是一組股票或其他資產的集合,用來反映整體市場、特定產業或區域的表現與趨勢。常見國際指數包括:道瓊指數、S&P 指數、日經指數等。指數的存在目的包括:

  • 提供市場或產業的整體表現衡量。
  • 作為投資標的或被動型基金(ETF)的追蹤基準。
  • 為研究、風險管理與資產配置提供標準化參考。

MSCI 編製指數的原則(Methodology)

MSCI 的指數方法論會定義指數範圍、成分股選取、權重計算、再平衡頻率與上市/退場準則。一般能獲得國際法人認同的原因包括:

  1. 嚴謹、公開且有一致性的編製方法。
  2. 透明的成分股與權重調整規則。
  3. 定期審核與再平衡程序,以反映市場變化。

選股考慮因素

在選取成分股時,MSCI(或其他指數編製者)通常會考量下列項目:

市值(Market Capitalization)
確保成分股具備代表性與流動性。
流動性(Liquidity)
以成交量、交易頻率等指標評估是否適合納入指數。
自由流通股比例(Free Float)
僅將可交易的流通股納入計算,排除受限股。
產業分類與地域代表性
確保整體指數在產業與國家/區域上的平衡與代表性。

(在實務上,MSCI 會以既定規範與閾值進行篩選,並於定期檢討時更新成分股。)

MSCI 台灣指數

MSCI 自 1988 年起編製 MSCI 台灣指數,用以反映台灣股市整體表現。該指數被國際投資人廣泛參考,亦會影響被動型資金(例如 ETF)或主動式基金的資產配置決策。

MSCI 權重及成分股調整

MSCI 會定期(例如季檢或半年/年度)依據既有方法論調整成分股與權重。調整的常見原因包括:

  • 新上市公司符合納入條件。
  • 公司市值/流動性變化導致調整權重。
  • 公司退市、合併或分拆等企業行為。

(通常會在每次調整前公告變動名單與生效日期,投資人可據此安排資金動向。)

以 MSCI 為標的的期貨

部分交易所(例如新加坡期貨交易所等)會推出以 MSCI 指數(或其子指數)為標的的衍生性商品,如 MSCI 台灣指數期貨。這類期貨讓投資人能更直接地對該指數進行多空操作或避險。

()

資料來源與免責聲明

資料來源:MBA 智庫百科、鉅亨網、MSCI 官方文件(示意)。

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,投資有風險,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表現。投資人應自行審慎評估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