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次搞懂「第一通知日」「最後交易日」「結算日」

三個關鍵日期,決定你是否可能被點交割、何時必須出場。本文用白話與範例,讓你快速建立到期規則的實務觀念。
第一通知日(First Notice Day)
期貨契約規定中,賣方可向交易所提出要求買方交割的第一個日子。多單若跨過此日,可能被指定實物交割;各商品日期不一。
實務上:多數台灣券商要求買方於第一通知日前出場。
最後交易日(Last Trading Day)
交割月份中,可交易的最後一個交易日。之後未平倉部位,依契約以現貨或現金結算;許多商品最後交易日即為結算日。
結算日/交割日(Settlement Date)
辦理結算或交割的日期。指數期貨多為現金結算;多數金融與商品期貨到期採實物交割(依交易所規定)。
快速比較
- 多單最大風險點:跨過第一通知日可能被點交割。
- 最後交易日後:無法再交易當月,僅能依規定結算/交割。
- 結算日:最終清算點,現金或實物交割依商品而定。
實務作業時程(範例)
商品 | 第一通知日 | 最後交易日 | 網路交易關閉時間 | 多單最後出場時間 | 空單最後出場時間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2023年5月金屬類期貨 | 4/28(五) | 5/26 | 4/25(二)收盤 | 4/26(三)收盤前2小時(人工平倉) | 5/24 收盤前2小時(人工平倉) |
以上僅為示意,實際以各交易所公告為準。券商會提前通知並關閉當月網路下單(僅限電話平倉、不得加碼新倉)。
常見例外
- 非所有實物交割商品都有「第一通知日」,如日本 TOCOM 多以最後交易日為準。
- 部分商品第一通知日與最後交易日同日(如部分外匯期貨)。
LME 特別規則
倫敦金屬交易所(LME)為「每日到期」架構:新倉多為T+3M合約;沖銷跨日留倉需調整「水差」(升/貼水)使到期日一致後方可對沖。
風險與操作提醒
流動性風險:接近第一通知日或最後交易日,深月轉倉、近月流動性可能下降,出現點交割或滑價風險。請提早規劃轉倉與停損。
- 第一通知日在最後交易日之前者:第一通知日前第3個營業日關閉網路交易。
- 若無第一通知日或最後交易日在前者:最後交易日前第3個營業日關閉網路交易。
延伸閱讀與公告
溫馨提醒(必讀)
本文為教育參考,不構成投資建議;依本資料交易所生之損失請自負。請以各交易所與期貨商最新公告為準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